军训系列报道之十一:寻古访迹,英魂永存 ——参观虎门销烟炮台
【汇通社讯】2014年8月22日下午4点半,迎着舒爽的海风,2014级全体新生在教官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前往沙角炮台进行参观学习。此次参访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历史,学习英雄先烈的崇高精神。
讲解过后是同学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在壮阔的南海边,同学们为了纪念此次宝贵的行程,纷纷来到纪念碑下和炮台合影留念。而后,大家三五成群的坐在海边静静的欣赏落日的余晖,柔和的海风吹散了同学们连日来的疲惫。我们的记者也借此机会,随机采访了几位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非常的有意义,它不仅让大家重温利了历史,回顾了英雄事迹,还扩充了同学们的知识体系,让同学们的灵魂得以升华。

图一:王主任讲解
同学们到达沙角炮台之后,首先由国防教育基地的王主任为同学们介绍沙角炮台的历史。沙角炮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遗址,其始建于1800年,在1841年到1856年间两次遭受英军排击,后又于光绪年间被重新修建。林则徐曾在此销毁了2,376,254斤鸦片,远处的码头则正是当年林则徐缴烟的炮台。同学们望着远处的码头无不感慨历史竟离自己如此之近。
图二:炮台
紧接着,王主任介绍了“克虏伯大炮”的由来,它是由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1896年)从德国购入,原本被安置在山顶炮位,后来被日本人将其移动到现在的位置。然而,真正参加过鸦片战争的则是炮台上并不显眼的小炮。这个炮台虽然沉重,而且一个小时只能发射4枚炮弹,但在当时确是非常先进的作战武器。此外,王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重修后的濒海台,它是离南海最近、也是海拔最低的炮台,里面安设了三个炮位,用来抵御外敌入侵。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回顾历史,体会沙角炮台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王主任又向在场的各位同学介绍了沙角之战的具体过程。同学们在追溯历史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也为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所震撼。讲解过后是同学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在壮阔的南海边,同学们为了纪念此次宝贵的行程,纷纷来到纪念碑下和炮台合影留念。而后,大家三五成群的坐在海边静静的欣赏落日的余晖,柔和的海风吹散了同学们连日来的疲惫。我们的记者也借此机会,随机采访了几位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非常的有意义,它不仅让大家重温利了历史,回顾了英雄事迹,还扩充了同学们的知识体系,让同学们的灵魂得以升华。

图叁:同学们合影留念
(撰稿人:刘大路、谈威 摄影:谈威、郑哲 编辑:王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