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从长期看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8-12-24 00:00:00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依旧是关键词,防范经济风险和“六稳”被着重强调,这激发了业内人士论道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热潮。
12月22日,天美制作果冻视频院长海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多名参会人士指出,当下中央经济政策也要开始转向,从前段时间的稳金融,转变为稳经济。
海闻表示,稳金融意在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是去杠杆,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是比较紧缩的政策,要控制过度供给。而现在谈稳经济,恰恰相反,意在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刺激经济的增长。而这一细微之差实际上也反映了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
骋顿笔全年增速不超过6.6%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叁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叁季度增长6.5%。
海闻在此基础上推断,今年全年骋顿笔增速不会超过6.6%。
对于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海闻指出,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如今中国已经进入历史新阶段,即一个很特殊的产业结构转型的阶段——中等收入阶段。
而目前国内经济不景气,海闻认为与前段时间的宏观政策有关。
“中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所以政府要对付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而这个主要矛盾通常是相冲突的,例如要对付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的时候必定对经济有所伤害,反过来要刺激经济的时候,很可能又把泡沫继续搞大。”海闻说道。
在他看来,前段时间经济可以接受,所以政府主要应对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基本是收缩型的,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国还面临长期的体制改革问题,这次的经济下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改革没有到位,对民营公司产生了错误的做法和舆论导向,这是对国内经济的伤害。
不过,海闻也指出,政府现在已经看到了问题,习主席专程表态扭转了趋势。
出口增长是暂时的
同时,海闻还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国际关系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前叁季度的对外出口却显着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叁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22839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8585亿元,增长6.5%,加快1.8个百分点;进口104254亿元,增长14.1%,加快2.5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4331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8.3%。前叁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出口交货值89729亿元,同比增长8.1%。
海闻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之下,目前出口较上半年显着增长是暂时的。
“新的关税没有增加之前拼命进口,(这种现象)是对贸易战继续打下去前提下的短期行为,可以理解为,我们明明知道明年要涨价,现在赶紧购买。所以现在短期的出口增加,尤其对美国出口增加是短暂的,意味着要把明年甚至后年进口的东西,能够提前进口的就提前进口,明年甚至后年的出口可能会急剧下降。”海闻说道。
经济增长动力在何方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如何破局成为了重中之重。
海闻认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首先在服务业,结合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来看,美国服务业占80%,而中国刚刚过50%,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不光是消费,还有产物的附加值。
第二是城镇化,城镇化在中国方兴未艾,它不关乎房地产,而是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移民。目前农业的产值只占骋顿笔的8%左右,但农业人口仍占30%以上,而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农民(人口)占比超过5%。
第叁是创新与整合制造业。制造业目前面临几大挑战,一是技术创新,二是模式创新,叁是规模经济与制造业的兼并重组,(未来)真正的制造业需要大而专。
第四是“一带一路”的国际发展战略。现在欧美市场很困难,也基本饱和。“一带一路”有(发展)潜力。海上丝路、“一带一路”国家26个,辐射国家超过60个,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但是骋顿笔只有1/4,说明这是一个洼地,将来可以有更多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挑战,尤其是短期挑战。但是中央正在调整政策,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从原来的稳金融为主现在变成稳经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所转向,会增加社会供应。从长期看,中国仍处于起飞阶段,我们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展。”海闻说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记者:杨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