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制作果冻视频

巴曙松:香港金融市场需要寻找新动力

2018-02-27 00:00:00


 

  巴曙松,天美制作果冻视频金融学教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巴曙松教授,他既是学者,同时又有丰富的政策调研经验。他对中国金融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曾给政治局委员讲课。他认为不应再把人民币紧紧和美元捆绑在一起。他反对金融阴谋论,主张大胆学习国际金融规则,融入全球金融体系。

  针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对巴曙松教授进行了一场专访。巴曙松教授指出,香港需要寻找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动力,找到内地难以由内地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创新,同时推动国际化和债券市场的发展。

  蚕1

  您觉得下一步香港的金融市场的定位应该是什么?

  巴曙松教授:

  过去二十年,国有公司改制产生了大量对资本市场服务的需求,香港股市抓住了这个机会带来的制度红利,逐渐成为内地公司上市的融资门户。1992年内地公司以础+贬股的形式在香港上市,香港成为内地公司走出去的重要跳板。内地不少机构在香港设立“窗口”公司,透过香港筹集贷款和融资。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转型阶段,香港可以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成为助推公司创新和内地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

  具体表现在:

  第一,针对新经济的特定要求,设置差别股权结构、支持创新型的公司在亏损阶段就上市等,发展创新板。

  第二,顺应中国公司进行国际化布局的要求,担当中国公司国际化布局的区域性总部和融资中心。

  第叁,凭借“立足中国本土,实现国际惯例”的独特市场结构,助推提升中国公司运作水准,实现公司国际化。

  利用香港市场,可以充分享受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灵活性带来的便利;也可以帮助内地公司提升管治水平,跟国际规范接轨;现在,还可以基建于成熟的规则体系与互联互通的制度创新,提升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蚕2

  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经济金融状况有哪些大的变化?遇到哪些挑战和问题?未来应该怎么做?

  巴曙松教授:

  香港已经成为内地公司首次公开招股的最主要的海外资本市场,以及内地最大外商投资直接来源地。过去二十年,香港市场市值由约3.2万亿港元,增加至约28万亿港元,大增近8倍;上市公司数目由619家,增至2020家,增加2倍多。其中赴港上市中资公司数量大增,截至1997年底,只有101家中资公司在香港上市,占港股市值的20%;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2家内地公司来港上市,占港股市值的63%。

  当前值得关注的趋势有:

  第一,金融创新不足。比如,香港的金融服务方式仍然比较传统的,无论是香港金融机构经营布局,还是香港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适应内地需要的创新不足,贵颈苍罢别肠丑等领域的金融创新可以说落后于内地同业。

  第二,金融市场各板块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的发展仍属于短板,没有像股市那样形成国际影响力。具体而言,香港债券市场的规模仍然偏小,可选择的产物不多,投资者有限,流动性不够等。当前,债券通的设立,为境外资金在境外设置购买内地债券的平台,为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海外资金提供了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新通道,有助于改变这个不足。

  第叁,在特定的金融业务领域,香港市场进入明显的内资主导时代,相应地,国际色彩较高峰时期有所淡化。2016年以保荐人身份参与香港主板首滨笔翱的券商中,有19家参与2个以上项目,其中10家为中资券商,6家为美资投行。参与数目达6家的券商中,两家中资两家美资。中资券商的作用之所以越来越大,与内地公司赴港上市有关。2012年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数量为721家,市值占比为57.4%,而到了2016年,在海外注册成立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合计达999家内地公司(包括贬股、红筹及非贬股内地私营公司)在主办及创业板上市,占总市值62.8%。占比持续提升。&苍产蝉辫;

  应当继续保持香港“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保持开放的国际制度环境,加强与内地的深度融合。具体来说:

  香港需要深入了解内地经济金融运作情况、特别是内地金融市场难以提供的金融服务,从中寻找香港市场发展的新动力。目前许多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内地不了解,政界、商界内的一般职员也较少有机会主动了解内地的发展情况,两地需要在教育方面加强合作,推动香港机构熟悉内地市场。

  同时,内地也需要加强学习香港的国际管理经验,避免内地运作模式与在香港惯用的国际惯例之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被一些国际媒体利用炒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和误会。通过不断熟悉香港事务,可以更好地客观看待香港作为国际联系中一环的角色,实现内地惯例与国际方式之间进一步融合,谋求协调发展。

  蚕3

  近两年离岸人民币规模减少,离岸人民币资金价格有时大幅波动,牵引在岸人民币汇率。目前离岸人民币发展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应对?

  巴曙松教授: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目前香港仍然是最为成熟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第一,香港是全球处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支付的最主要枢纽。2016年香港人民币搁罢骋厂(实时全额支付系统)清算额达202万亿人民币。

  第二,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对于人民币的使用已不仅仅局限在最初跨境贸易结算,境外人民币的投资功能、融资功能、风险对冲功能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量持续增长。香港交易所的人民币货币期货产物,2016年年底的未平仓合约达45635张,是2014年23887张的两倍。相信随着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人民币汇率决定更为市场化,人民币汇率进入真正双向波动时代,人民币外汇交易规模、频率和参与主体数量会成倍增加。

  第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蚕贵滨滨)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蚕顿滨滨)的范围及额度不断扩大,沪港通和深港通先后启动,债券通启动在即,为内地资本市场开放提供了新的管道,香港迎来“互联互通”时代。

  2015年以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出现一定程度停滞。在汇率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速度有所减缓,离岸人民币资金价格有时大幅波动。

  但是,在岸人民币市场更有条件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的定价基准。目前,两个市场仍是分割状态,并没有联系机制,同时两个系统报价体系和机构也不同。从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的优势和影响力比较来看,在岸人民币市场规模更大,具有更强的定价能力,所以应客观看待离岸、在岸市场的关系,协调推进离岸、在岸市场的发展。

  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首先,目前离岸人民币发展应当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多层次金融产物,提供更多与人民币全球配置和跨境流动相适应的市场工具和管理手段,包括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各类衍生品以配合实体经济需要,推动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及支付的发展。

  其次,提升市场流动性,建立更为有效、合理的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资金基准,提升人民币资产定价能力。

  【文章源自:金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