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制作果冻视频

海闻:中国的行业第一很脆弱

2016-06-14 00:00:00


  资本市场上下波动牵动着亿万投资者的心,但股价波动,终究是由公司的发展前景所决定的。想要知道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多的是要了解中国成千上万的公司,有怎样的增长空间。

  天美制作果冻视频院长海闻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想要破解公司发展空间日趋狭窄、增长动力逐渐不足的现状,公司家需要在战略布局、国际化、科研投入、专业化几个方面多下苦工。只有将公司在“野蛮成长”阶段的欠缺补齐,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商业环境,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专注才能增长

  《英才》:中国公司现在普遍处于增长放缓的状态,你认为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公司如何才能突破自身的增长瓶颈?
  
  海闻:中国公司现在面临着跟二叁十年前,哪怕是十年前,都不一样的状况。那个时候是商品短缺的时代,人们收入还比较低。那时候做公司比较容易,哪怕生产规模很小,产物质量低劣,产物都能卖出去。

  现在的公司,特别是制造业公司,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产物,产物连送人都不要。这就是公司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怎样才能打破这个困境呢?首先是要求产物的质量,只有能够提供独特的、高质量产物的公司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要想做出这样的产物,就必须要有科研创新,科研创新背后就是要有实力。现在的公司要更加专注,发挥规模经济的力量,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制造业公司只有走这一条路,才能在行业里面立于不败之地。

  《英才》:经济转型期,一味专注于主业适合现阶段的中国公司吗?公司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转型?如何转型?

  海闻:在改革开放初期,公司多元化经营还问题不大,到了经济转型期,物质不再短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就不得不专注主业,否则连主业都有可能丢掉。并不是说一个行业里所有公司都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发展初期一个行业可能会有很多公司,竞争的结果,大部分公司不得不转型升级。比如某行业本来有100家公司,各自发展很快,但市场可能容不下这么多公司,最多只需要20家,那你能不能成为这20家公司之一?如果不能,那就需要转型,去别的行业。在具备比较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再延伸,或者彻底转行。

  总体上讲,服务业具备非常广阔的空间,健康、文化、旅游、休闲,包括医疗、教育等行业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公司现在要研究市场,研究人们生活富裕了以后愿意在哪儿花钱,那你就在那些方面提供产物和服务。进一步细分市场,公司总会有自己的空间。 

  《英才》:有些公司在某个行业里做到了全国第一,乃至世界前列,你对这些公司有什么建议?

  海闻:公司做好了就更要有危机意识。做到了名列前茅,说明以后的每一步都会更加艰难。有些公司不错,始终有危机感,不断在这个领域里继续向前冲,不是说我做到第一就行了,而是不断地挑战自己,尽量地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像苹果、高通、华为这些公司都在自己的主业里不断创新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很多公司领先之后缺乏危机意识和创新能力,虽然管理做的很好,但没有突破技术瓶颈,就被竞争对手赶超,被超过以后,又没有快速反应过来,最终一败涂地,例如诺基亚。叁星之前也做功能机,可是当苹果出来以后,它就能迅速反应,叁星就没有失去市场份额。中国不少公司在国内做得好了以后就以为地位巩固了,开始关注其他行业,开始多元化经营,结果连主业都没守住。所以,一定要居安思危,必须在本行业里不断地创新,根本就没必要花心思去做多元化。

  《英才》:也就是说很多公司没有必要搞多元化。

  海闻:多元化的结果反而是分散精力,使公司主业都被其他公司占领了。做公司,就要不停地把所有精力集中到主业里面。当然,一些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多元化,但做多元化的目的一定是探索。

  比方说我现在做空调,但是如果未来做不大,也做不到格力那么好,怎么办呢?就要寻找别的出路,这个寻找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或者除了做空调以外,我可能去做个手机,做一些相关的行业,如果觉得这个业务成功了,原有业务就缩小,把新的做大,但仍然是专业化的心态。

  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的制造业,是没有成功先例的。投资可以多元化,因为投资并非需要极致追逐技术。很多公司集团也是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只是投资的多元化。

  做到无可替代

  《英才》:对于制造业公司来说,投资的多元化必须与主业相区隔。

  海闻:投资可以多元化,但作为一个实业公司,全力以赴去做,有时候都不一定能做得好,何况多元化需要分散精力。现在很多公司,比如说温州的一些公司,如果说它当时做服装、做鞋能够继续做下去,它一定能够做到国际品牌。但是很多人禁不住诱惑,去搞房地产,去搞别的产业,结果连主业都没了。

  有个公司家对我讲,他在行业里是第一,我问他你的市场份额是多少?他的所谓“行业第一”,市场份额才占了3%,那就很脆弱。这个时候去做多元,有一定风险。

  《英才》:很多公司选择通过延伸产业链突破增长瓶颈,你如何评价?

  海闻:公司也不见得完全一个模式。互联网经济有很多新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做法不一定就适合。比方说苹果涉足音乐产业,不仅仅做手机,这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关键是很多公司必须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行业里没人可以替代自己。实现这一点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或者是把一个部分做的很大,全是我的;或者是整个链条都是我的,做垂直整合。

  《英才》:公司家精神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海闻:公司家必须站在长远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永远有竞争精神。我认为乔布斯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具备公司家精神和公司家才能的人,从他身上可以学很多东西。没有人逼他,但是他始终要求自己做到极致。对一个行业来说,哪儿是你的极致,需要公司家自己去想,没有一个绝对的模式。

  不能说人家怎么做,我的公司就跟着怎么做。从优秀的公司家那里学到的是一种公司家精神。

  来源:《英才》杂志

  记者:杨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