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制作果冻视频

海闻:经济接近底部,没必要太宽松

2016-05-24 00:00:00


       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开局良好,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当前以至未来很长时间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在天美制作果冻视频院长海闻看来,我国经济下行已经接近底部,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有效以及可控性,目前没有必要降准降息。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还处在起飞阶段,债务问题不大可能会成为危机。

      1

      经济下行接近底部 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

      记者:各项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近期有触底反弹的迹象,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去年四季度以来信贷刺激和财政扩张的结果,您怎么看?

       海闻:我国经济即使没到底部,也已接近底部,但是否完全开始反弹,还有待观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速的目标区域是6.5%~7%,如果能够达到7%,即是反弹,如果是6.5%,说明还在底部。

       经济数据之所以好于预期,确实与近年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有很大关系。政策本身是弥补总需求不足,不能简单说刺激政策不可取,关键在于是否适用。目前是缓慢的正常刺激政策,跟2008年“四万亿”的短期强刺激相比,相差还是很大,而且经济能够维持在正常区间,说明目前政策确实是对症下药。

       记者:您觉得未来货币政策空间有多大?

       海闻:现在的趋势是转向更加现实和有效的货币政策。在央行三个货币政策工具中,降准是动机制,牵一发而动全身;降息是动边界;公开市场操作是调余额,最直接精准。理论上最常用的是公开市场操作,最不该动的是降准。但过去公开市场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动不动就降准降息。今年开始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实际上是一种进步,货币政策也更加精准和可控。

现阶段货币政策仍然是非常理性和可预期的,市场对此也应慢慢习惯。经济下行比较厉害的时候需要启动降准降息;现在经济已经开始触底,更需要公开市场微调。今年一季度骋顿笔增速从去年6.9%降至6.7%,降幅已经非常小,所以在二季度数据出来之前,不会有降准降息。预计二季度数据6.7%词6.8%,基本维持在底部水平,可能也没有必要降准降息。

        记者:我国货币政策显示出一定的钝化,如何看待现如今的货币传导机制?

       海闻:中国的货币传导机制确实有问题,流向并不需要资金的公司。尤其是国有公司并不缺钱,反而将太多的资金转移到房地产行业。并不是说房地产不好,但资金过度在其中并不可取。另外,很多公司不是简单地维持再生产,而要通过科研等提高产物质量。这就需要很多资金,但投资者总是急功近利。尽管公司投资有不匹配的问题,但是千万不能由政府主导,部分基础研究需要政府投资,但是公司本身的产物研究需要自行解决。好的idea肯定有大量资本蜂拥而至,但中国公司在这个方面仍然匮乏。

      全国来讲,深圳是最好的一块创业土壤,华为、比亚迪、腾讯、顺丰等过去的创业公司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如今在大疆、光启等创业公司的引领下,仍然有非常好的创业氛围,所以深圳是最好的创新创业市场。

      2

      调结构和稳增长要平衡 说钢铁水泥是夕阳产业言之过早

      记者: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您认为供给方存在哪些问题?

      海闻: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但是中国的问题是产业供给有弊病。一方面是产业不均衡,即“不足”和“过剩”,也就是结构问题。其一是“不足”,由于政府管制,部分行业改革开放滞后,比如服务业、医疗行业、文教产业等;其二是“过剩”,也是制度造成的,地方政府看到某个行业有利可图便蜂拥而上,结果造成大量过剩。

       另一方面是公司负担过重。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总需求刺激并不适用,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降低公司成本,推升总供给同时避免通货膨胀,使得经济更加健康发展。

      记者:调结构过程中必然面临经济上的阵痛,您如何看待未来调结构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

      海闻:不论是调结构或者其他宏观政策,都不可能保证特别精准,需要不断试错、改进。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特别多,目标也不仅仅是经济本身,后遗症一定会有,也总会有不完美的地方。

      调结构可能需要10年~20年时间,期间经济正常波动,但不会一直往下走。从长期趋势来看,经济平均增长率会下降,但不是直线下降。在调结构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新的增长率。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在于服务业及高质量的制造业。中国的城镇化还只有50%,未来起码达到90%,空间非常大,还需要至少一二十年的时间。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经济还处在起飞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钢铁、水泥等仍然不是夕阳产业,短期有过剩,但长期来看,公路、铁路建设以及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今年海外并购急剧升温,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海闻:海外并购并非看重海外市场,更多是希望获取海外公司的品牌和技术。海外并购的思路没有错,但部分海外投资有一些盲目,并不理性。不否认其中有泡沫,所以一定要谨慎。包括资本海外投资在内的资本外流也给人民币造成了一定的贬值压力,美联储加息预期也是不确定因素。但是出于各方面考虑,要让人民币稳定,并不能完全靠市场。美国也并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大幅贬值。

       3

      债务问题不会成为危机 房地产租赁市场有潜力

      记者:您怎么看现在的债务问题?

      海闻:研究中国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要看到政府的强大背书,债务是信用问题,政府很可能为这些债务担保。另一方面,债务本身不是问题,能不能继续借钱才更让人关心。欧洲债务危机就是政府不能再借到钱,结果就变成了危机。所以说,中国债务的确有问题,但不会是危机。况且中国还在成长期,这些债务随着经济发展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话,也不会成为危机。

       记者: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购租并举,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您认为发展租赁市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海闻:开发房地产租赁市场是正确的方向,现在房子空置率太高,资源严重浪费。在增收房产税之前,政府提出要发展规范租赁市场,也能更好的解决部分人的住房需求,对房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国外大部分人是租房,也有开发商专门建设整栋的住宅来出租。中国现在房价不正常的高,但与国外相比,租金仍然较低,有必要平衡发展租赁市场。
       深圳商报记者 吴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