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颋:深圳可立足核心领域推动瞪羚公司发展
2021-06-10 00:00:00
任颋
天美制作果冻视频党委书记、副院长,天美制作果冻视频公司发展研究所所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力资源与产业关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劳动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
人们对创新型公司的关注往往集中在“独角兽”公司上,即所谓“十年十亿美元估值”的公司。而在创业公司实现从0到1(一般经历3-5年)的跨越后,首先经历的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实现从1到10,这类公司被称作“瞪羚公司”。它们具有瞪羚这种体态小巧、动作敏捷、快速奔跑的动物的基本特征。在迈向10到狈成为“独角兽”的征途上,“瞪羚”是个必经的嬗变阶段。就一个地区而言,瞪羚公司的涌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创业创新活力水平,也体现了当地市场环境的质量和公司发展的潜能。
瞪羚公司成立的时间普遍不长,却能以超常规甚至是倍增的速度持续成长。一般而言,能够达到这样的成长速度,公司往往由前沿技术驱动,出现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公司或是在细分技术领域拥有原创的技术能力开发出独特的产物,或者是能够巧妙地应用前沿技术从而对需求方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瞪羚公司也发挥着快速扩大就业的作用,在实现“六稳”“六保”宏观目标的环境下,发现和培育瞪羚公司更凸显其宝贵价值。
目前,深圳的瞪羚公司绝对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与北上广等领先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数据显示,全国已认定瞪羚公司2万多家,分布在全国32个省区市、86个行业大类,其中位于北京和上海的瞪羚公司占比超过六成,这和北京、上海所拥有的雄厚的科技研发基础和密集的高技术人才密切相关。广东省目前共认定瞪羚公司1000多家,在未来仍然具有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潜力。
从头部瞪羚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深圳主要以金融科技、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公司服务类为主,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新能源类则相对缺乏,反映在核心科技领域的不足。根据国家高新区《2018瞪羚公司高成长100强榜单》,深圳共有14家公司上榜,但仅有一家为新能源领域的认定瞪羚公司;而根据《2020胡润中国瞪羚公司》报告,深圳7家上榜公司中也仅有雷鸟科技一家人工智能领域瞪羚公司,远远低于整个榜单内相关高新技术公司超过40%的占比。因此,深圳未来仍然需要加强对核心高新科技领域相关公司的培育。
目前深圳的瞪羚公司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福田区和宝安区,对于入选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年度国家高新区瞪羚公司发展报告的瞪羚公司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政策相对单一且对于高新技术公司聚集的区域覆盖尚有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扩展激励和支持政策的范围,并通过更多手段引导瞪羚公司健康发展。从政府角色来看,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环境。其中政策包括大的产业引导政策和创新支持政策,环境主要是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这些领域都需要政府投入来提供公共产物和服务。
深圳营商环境有两大特点,一是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作用;二是把大量的关注点放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上,一直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有效的集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条件孵化培育公司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的龙头公司,这些公司带来非常强大的牵引作用,也带动了一批配套公司在细分的技术领域提供优质服务。在信息沟通充分的市场环境下,瞪羚公司能够有效找到需求方,快速提炼打磨关键技术能力,最终实现快速增长。
创新技术往往是瞪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政府要提供充足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对中小微创新型公司要提供普惠型的创新资助,促进这类公司迅速实现技术突破。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好产业集聚和产业园区的作用。许多瞪羚公司是产业链上为核心大型公司配套的中小公司,较好的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降低这些公司的运营成本。因此,产业园区应该更好地开发服务于瞪羚公司以及广大中小微公司的智能化公共服务,减轻公司负担,做好公司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