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樊纲:贸易摩擦印证中国经济走向新阶段
2018-06-04 08:51:12 信息来源:中国经营网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常周期波动和去杠杆,甚至中美贸易摩擦等棘手问题并行,应该如何看待眼下的经济形势?产业投资又将受何影响?
天美制作果冻视频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对于当前的经济既不乐观也不悲观。“不乐观的是我不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新周期,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包括去杠杆、去产能。没那么悲观则是因为流动性情况与调整政策有一定相关,目前中性的政策既非扩张也不是紧缩,不应过度解读,总的来讲中国还需要一定的时期进行调整,清理掉过去的两次过热。”6月2日,在《中国经营报》、银谷财富、《财经》杂志联合主办的“2018资产管理发展高峰论坛”上,樊纲作出上述判断。
自主创新体制作用越来越大
对于眼下的中美贸易摩擦,樊纲认为这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结构变化息息相关。在这一大背景下,“这次贸易摩擦还在进行中,现在正在谈判,在我看来其没有结束,很多信息还没谈”。
在樊纲看来,之所以未能快速“休战”,根本在于贸易赤字。“美国的贸易赤字的一般性原因是国家储蓄率低,而美元为国际货币,也是储备货币。在此之外,其赤字问题的矛头指向中国,是因为中美两国贸易中,中国比较优势的是低中端的制造业产物,而美国的比较优势是高科技,但其高科技有出口管制,包括军火。在逻辑上,以处罚中兴为例,其处罚是不让购买美国的高新技术产物,这直接加剧了贸易赤字。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美国的经济高参是要采取措施,也是限制中国2025年的发展,限制中国的技术进步。而发展是一个无法妥协的问题。”
反观自身则是:“过去的发展,我们有相对优势,有后发优势,但核心是依靠向发达国家学习,这其中的问题在于一旦形成学习依赖,自己创新的机制和能力提高将不够。而下一步可能中国的科研人员到美国去交流访问都会受限制,要切断我们的学习过程。”樊纲认为,在这一关键时期,贸易摩擦的发生也印证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40年间,历史进程都是渐进的,最初引进外资、派留学生,中间的10年可能是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同时发挥作用,然后是后发优势发挥作用。现在,我们进行自主研发,在保持对外开放的同时,自主创新的体制作用会越来越大,而且不得不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不得不改变我们的很多创新机制,进行创新机制的改革。”
发挥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对于“贸易摩擦”的影响,樊纲看到了双刃剑的另一面:“它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美国科研发展跟产权制度密切相关,例如知识产权对科研人员乃至经营者的激励。只有当产权受到保护,痴颁、笔贰、资本市场才能介入,可以资本化、全域化,可以变现,整个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樊纲对于研发形势提出了制度的莫大作用,“我们必须既发挥国家在基础科研、底层技术上的研发作用,同时更大地发挥市场和公司的作用,发挥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的作用。”
而在此时期,可以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消费同样进入了新阶段。“中国过去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是消费过低、储蓄太高。2004年开始储蓄率超过40%,以后一直飙升,最高到2012年的52%,2007年的时候是51%。而这一储蓄结构对经济发展不利。目前储蓄正在下降,消费正在提高,我们现在的消费率,2016年的数据是44%,已经从52%降到了44%。其原因在于社保的覆盖、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加快,同时消费金融的发展和电商有着促进作用,以及改革开放40年这一节点上,有消费观念的高收入人群进入退休阶段。而退休人员的消费叫作负储蓄。其将共同带来结构的转化。”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樊纲高屋建瓴地提及上述自主创新和消费的新阶段到来,将带来高科技投资的权重增大以及消费相关产业带增长,例如休闲消费、卫生医疗消费、精神文化消费等。
而这带来的投资机会,将既有高新科技又有一般消费品的生产、消费服务的发展。“都可以成为我们投资的重要领域,而且具有可观的回报。”樊纲笑言。
来源:中国经营网(2018.6.2)
原报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