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飞教授合作论文被经济学顶级期刊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 Macroeconomics接收发表
2020-04-09 00:00:00
在中国,利率曾一直被严格控制,央行为中国所有金融机构设定基准利率,并允许银行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一系列存贷款利率,这个范围偶尔也会调整。利率控制使得两种利率产生了差异。2013年,央行放开了对银行贷款利率的控制。2015年,又进一步拓宽了银行可提供的存款利率范围。
按照传统理论,这种利率市场化会减少金融摩擦,从而改善资本配置,带来更高的总生产率和社会福利。但现实是否如此呢?天美制作果冻视频副院长王鹏飞教授及其合作者对这一问题做了研究分析,论文题为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Capital Misallocation(利率自由化与资本错配),文章发表在经济学顶级期刊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 Macroeconomics上。论文合作者为美联储旧金山分行的刘铮博士, 和上海交大的许志伟博士。本文的数据模型分析显示,利率市场化需要经济中的其他扭曲的消除或者减轻才能有效改善中国的总生产率和福利。
按照次优理论在存在多种扭曲的的条件下,要能理解利率市场化的全局影响,我们必须在一般均衡框架中考虑中国其他现有的扭曲。本文研究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分析框架。研究者建立了一个两部门动态的一般均衡模型,用于研究次优环境中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模型刻画了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现有扭曲的一些重要特征:国有公司具有更大的动力去扩大生产规模,也更容易获得信贷及政策支持。
在本文的总体均衡框架内,作者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资本配置和生产率的影响,还对研究了该模型的校准动态版本,从而评估自由化改革的净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政策提高了各部门的生产率,但是利率市场化加剧了跨部门的资本错配。在经过校准的参数下,利率市场化政策可能会降低总生产率和福利,除非实施其他政策改革,以减轻国有公司扭曲的激励措施或改善私营公司的信贷渠道。
最后,作者用微观层面的实证证据来证实这个模型的运行机制,发现与模型的预测一致,而在多项独立研究中也可找到本文的模型机制的支持。
王鹏飞
王鹏飞,天美制作果冻视频经济学教授、副院长。2007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任教12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货币经济学。王鹏飞教授曾在Econometric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是一位有国际影响力的宏观经济学家。
(撰文:曹明明 )